和同事的游戏话题交流
最近和同事有一次游戏话题的闲谈,有不少有意思的事情。
参加交流的一共有三个人:我,同事A,同事B。
由于我们三个是不同的部门,所以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见面。有趣的是,同事A长得神似庵野秀明。于是开场的对话就变成了这样:
最近和同事有一次游戏话题的闲谈,有不少有意思的事情。
参加交流的一共有三个人:我,同事A,同事B。
由于我们三个是不同的部门,所以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见面。有趣的是,同事A长得神似庵野秀明。于是开场的对话就变成了这样:
Hello World 可能是被写过最多次的计算机程序了。在过去的几十年间,它都是很多人接触一门新语言时写下的第一段程序。
所以,这段简明的入门程序肯定是没 bug 的,对吧?
最近读到了这样一段小文章,大致讲了英文中一些字母不发音原因,比如
debt
中的b
。我之前一直以为类似日语中的促音,这些字母本质上要发音(至少要保持口型),但是因为节奏问题不适合真的发声。但原因似乎更简单也更有趣。 以下是对原文的翻译。
最近某款笔记应用转到订阅制的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。很多人表示想要迁移到别的笔记应用去。在这些讨论中我看到有人提到了 Notes Plus (后略称为 NP),这让我有些意外。在 iPad 上出现过很多优秀的笔记软件,在提到它们的时候,GoodNotes 和 Notability 是最常作为标杆被拿来做比对的,而 Notes Plus 则很少被提起。
很早之前,我曾经写过一篇在 Mac 上用 Skype 来和朋友一起看电影的方法。主要的问题是 Mac 默认的音频输入和输出只有一个,这带来了一些二选一的问题。
婚姻是坟墓。
当然也有人说婚姻是围墙。那也肯定是墓地的围墙。
当一个人脱离了单身的状态,他就开始了前往社会性死亡的旅程,婚姻就是他们的终点。 当你的朋友结婚,这个人还在,但是这个朋友算是没了。如果你有机会走进去吊唁,很可能会发现墓碑上刻的是「XXX挚友」。
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偏差,《吞噬者》是刘慈欣在2001年发表在《科幻世界》上的一篇短篇小说。这篇小说讲述了人类与外星人抗衡的故事,虽然篇幅短小,但写得波澜壮阔。
科幻界有一些广为人知的定律。有一些可能非常出名,即使不是科幻爱好者,就算不知道具体内容,但至少也听过名字。其中最著名的大概是来自阿西莫夫的「机器人三大定律」。
2021/4 的更新之后不久就发现了另一个办法。
也许是因为 iOS 的某个良性 bug,总之这个办法可以简单且稳定地后台播放 Youtube 视频。唯一的缺点是无法自动播放视频列表。
我托管podcast服务的国内某直播平台封禁了海外用户上传音频的权限。但是我可以开直播。所以我想,也许我可以开一个直播24小时轮播。
于是我把埋在灰尘中的树莓派翻了出来,元旦这几天摸鱼写代码的时候,遇到几件有意思的事。
我曾经是 知乎日报 的忠实用户,也曾经是 一刻 的忠实用户。准确地说,我是知乎日报的 「瞎扯」栏目和 一刻「打鸡血」栏目的忠实读者。人生如此绝望,每天早上只能靠段子调节情绪。
这本书的原名叫 This is going to hurt,中文译为《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》。我读到一半的时候推荐给群里正在读医的朋友,才知道这书其实十分畅销,畅销到让我动了放弃读下去的念头。(说不定你很快就能在某个公众号看到对此书的推荐了,虽然它是去年引入国内的)当然这只是单纯的逆反心理,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读完了。确实挺好看的,还是推荐给各位。更何况你还能在注释中学到很多奇怪的医学知识,比如
一个显而易见的教训是,永远不要信任国内任何网络服务。你的所有资料都应该有本地或多处备份。
19年6月初,我的微博被封了。原因大概是下面这条微博。 其实我每年六月几乎都会作死,所以被封也是早晚的事。但这次还是有些意外。首先,被封的时候还没到正日子。此外,彼时很多海外用户已经无法正常发微博,而能够发微博的账号,微博内容也需要人工审核,而我这条微博是被审核通过了的。
八九十年代的老书似乎都有一种奇怪的甜味,我到初中毕业为止,读过的大部分书都有这种味道。
我4岁开始上幼儿园。这家幼儿园在一个 L 形胡同的一头,胡同的另一头就是外公的家。老妈姐弟四人,各家的孩子几乎都是在这家幼儿园毕业的,也几乎都是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的。
这周老妈来日本玩。我来日本这么久,她总算有机会,有条件,有心情来看我。最早是老爸联系我,说,天气暖和了,我想让你妈去日本看看,你看看什么时候合适。我对此有些意外,因为老爸对日本的态度我一直不是非常清晰。后来跟老妈见面后,老妈跟我说他的身体状态不如之前,单位组织去外面开会他都没去,怕跟不下来。老妈自己倒是还不错,我觉得搞不好比我耐力都好。